欢迎访问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保护中心!
骨质瓷由来
骨质瓷由来
(一) 骨质瓷的由来

 “骨质瓷” 是一种以动物骨炭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瓷器。发源于英国,英文名“Bone china”,原译“骨灰瓷”。

骨质瓷瓷质洁白透明、细腻柔润,釉色晶莹润泽、典雅亮丽,造型、装饰风格多样,可繁可简,胎薄质轻,白度上好,声音清脆,天生丽质,质感极佳,是世界公认的顶级软质细瓷。

传统的日用瓷器配方为石英、长石、粘土三元结构。中国北方的日用瓷器按瓷质大致可分为长石质瓷、镁质瓷两大类,但配方基本都没有脱离石英、长石、粘土的三元结构。而骨质瓷则颠覆了这个传统,在配方中加入了高比例的动物骨炭,通过材质和工艺技术的创新,彻底改变了瓷器制品的内在与外观性状和品质,使胎质变得更白,更透明,更柔润,釉色更晶莹剔透、光亮润泽。骨质瓷从诞生之日,就受到欧洲贵族、皇室的青睐和宠爱,不仅天生贵族气质,更具皇家气派,以至于在欧洲形成时尚,家藏骨质瓷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骨质瓷所用动物骨灰亦称骨炭,是把肉类食品加工行业在经过割肉、炼油、提胶、取软骨素之后的骨废料经过高温煅烧而得,化学成分为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TCP,化学式为Ca3(PO4)2。将磷酸三钙应用于瓷器产品制造,不仅使瓷器更为美观,而且减少了骨废料对环境的污染。磷酸三钙是骨质瓷的主要成分,所以,合格的骨质瓷其骨炭含量应占到合适的比例,产品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应符合GB/T 13522-2008《骨质瓷器》国家质量标准要求。

目前,有几种与骨质瓷相近的产品,一是以山东无棣贝壳配方为代表的贝瓷,其配方中主要原料使用了当地资源丰富的贝壳加入磷酸形成磷酸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瓷器,其产品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与骨质瓷非常接近。二是以山东硅院化工合成磷酸三钙配方为代表的合成骨瓷,其产品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也与骨质瓷非常接近。三是以美国配方为代表的新骨瓷,其配方中不使用骨炭,实质是长石质瓷,但其外观较象骨质瓷。

GB/T 13522-2008《骨质瓷器》的国家质量标准对骨质瓷的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有明确的要求,虽然我们在市场上通过直观比较也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但鉴定骨质瓷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要按国家标准综合检测判定。

瓷器是中国最伟大的古代发明之一,因而英文单词“china” (瓷器)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成熟的中国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其后得陶土使用、烧成温度、釉色使用都逐步完善,唐代已有了青花、搅胎瓷器出现,到宋代,中国已经出现了官、哥、汝、定、钧五大著名窑系。其中河北的定窑是唯一的白瓷窑系。元代景德镇已成为世界“瓷都”。此后中国陶瓷又出现了明、清两代的高度繁荣。而正是由于元代以后,中国陶瓷外贸的崛起,中国陶瓷被西方人视如珍宝,许多欧洲人梦想拥有中国瓷器。

从18世纪初开始,仿制中国陶瓷就成了诸多欧洲国家工匠们热衷的追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骨质瓷应运而生了。

骨质瓷最早出现于英国伦敦东部的鲍尔瓷器工厂(Bow porcelain factory)。这家工厂离伊塞科斯(Essex)的一个畜牧场和屠宰场非常近,这里每日都有大量剩余的动物骨头。1748年,厂主托马斯·弗莱(Thomas Frye)突发奇想,希望利用骨头的钙质成分制作陶瓷。弗莱大胆地在陶瓷原料里添加了动物的骨头进行了烧制,并自定为“高品质瓷器”,但由于技术并不成熟,在商业运作上也不成功,最终并没有能够竞争过中国瓷器。
防伪查询
  • 查询电话:xxxxxxx